市場專員微信pspsky 357201460
干散貨航運受中國需求減弱等影響,2025 年上半年盈利同比下降約 25%。在年中分析中, MSI 董事威爾?弗雷剖析了現狀與前景。
一、上半年盈利下滑,短期波動難掩疲軟
弗雷指出,2025 年初干散貨市場開局乏力,1 - 2 月運價走軟。不過好望角型船運價意外飆升至 3 萬美元 / 天,主要因大西洋鋁土礦、鐵礦石租船需求增加。
但整體仍下行,“上半年干散貨平均收益同比降約 25%”。弗雷稱,自今年 1 月以來,基本面從貿易量和運力供應上同步走弱。好望角型船短期漲價雖顯示市場韌性,卻難改整體疲軟。
對于下半年,弗雷預判,去年底因基本面和新船交付導致的運價下跌可能重演。“市場仍有短期漲價可能,但 2026 年潛力下降,今年盈利大概率弱于去年。”
二、中國需求疲軟成核心壓力
“中國需求數據相當疲軟,從消費到貿易端都是,讓市場陷入困境。” 弗雷說。
數據顯示,鋼鐵產量同比降 1%,鐵礦石貿易量同比減 3%(部分因去庫存),煤炭貿易量降 5%,弗雷認為煤炭下滑 “尤其值得警惕”。
曾為支撐的庫存已達政策目標的 15%,今年煤炭庫存幾乎未增。印度因國內產能提升,煤炭進口也下降。“煤炭貿易低迷不僅受中國拖累,其他市場需求也在收縮。”
中國糧食進口也放緩。小麥、粗糧因豐收進口降 50%;大豆進口降 4%(部分因巴西出口季延后)。“這些大宗商品走勢偏負面,暫未找到支撐后續需求反彈的驅動力。”
三、新船訂單 “低” 難成利好,長期或供過于求
當前干散貨新船訂單僅為現有船隊 10%,通常被視為 “低水平”,但弗雷質疑:“貿易和需求增長停滯時,超 10% 的訂單可能威脅市場。”
他分析,未來干散貨貿易壓力在于:中國需求下降致煤炭進口收縮,鐵礦石貿易長期或下滑;谷物及小宗散貨增長難完全抵消。“中國工業化拉動的高增長時代已結束,未來增速大概率回落。”
2025 年預計交付新船 3500 萬載重噸,而全年新增貨運需求僅 5000 萬噸,運力消化有壓力。弗雷強調:“2026 年運力壓力不會緩解,市場大概率供過于求。”MSI 對 2026 年散貨船市場平衡預期 “越來越悲觀”。